看书迷

繁体版 简体版
看书迷 > 我在大虞攒功德 > 第29章 第 29 章

第29章 第 29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红薯后续的事情如何,季珝没太关注,想来自家二哥与那些大臣们会商议出一个好的方案出来。

她关注的重点还是在报社那边。

报社的地址选好了,名字也定了下来。

季珝本想直接叫“大虞报社”的,但是报社暂且只在顺京发售,也未免过于引人注目,因而还是换成了“顺京报社”。

此外,报纸的发行时间也定了,七天一报,是为周报。

而这日,季珝正在听杜夫子给她补课,杜夫子就是庆明帝单独给她安排的夫子,是一个三十来岁的文士。

然后在休息之时就听到了碧荷说收到了宫外的来信。

拿过信件一看,是程溪的消息。

他在信中说已经将报社需要的主编、副手等人都给找到了,要季珝出宫来看看。

季珝心中一喜,当即与杜夫子打了声招呼,带着一众人就往宫外跑了。

“程先生,他们都在吗?”季珝从马车上一跃而下,就看到了急匆匆赶出来迎接的程溪。

他的脸上也挂着笑容:“都在的,现在人员也都齐全了,大家都在忙活呢。”

季珝一开始就没准备让程溪将自己的存在公布出去,目前还不合适。

因而季珝进去的时候,大家都在认真的忙活着。

两间店铺被打通了,一进去便是一扇长长的屏风将众人的视线隔开。

屏风两侧各自摆放着一盆松柏,左侧的地方摆放着一张大大的桌子,这桌子是季珝让人做的流水桌。

流水桌中间搭建有瀑布、峭壁、山崖等微缩景观,配合着底下的流水,看着十分雅致。

若是有客人到访,便可邀人在此桌上观景品茗,倒也是件雅事。

再从左侧屏风进去,便是一个个的用小屏风分割开的工作区了。

虽说是用屏风分开,但是每个人的办公区域面积都不算小,尤其是七个主编的更是能够放得下三张床。

“姑娘,从这往下,除了四公主外,分别是沐子晴、赵知雁、应秀玉,这边是周行也、孙铭、王忻,再有就是……”

程溪将七个主编、十四个副手一一给她介绍了一遍。

当然没说季珝的身份,只说是家中孩子瞧着新奇,于是带她过来看看,也顺带认认人。

季珝看到程溪给她介绍人的时候,自家四姐姐悄悄的与她眨了眨眼睛。

季珝也回了个微笑。

这些人中,女子8人,男子13人,其中主编七人有四个女子,副手当中也有四个女子,虽然男子依旧比女子多,但是差距并不悬殊,这已经让季珝十分欣慰了。

饭得一口一口吃,她不着急,况且也急不来。

但是有一说一,这些人不管是男是女,都给季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尤其是里面的女子。

赵知雁,是已经致仕的前礼部尚书的外孙女,她因着丈夫负心于是毅然决然的与丈夫和离,和离后自己一人独居。

应秀玉是秀才之女,丈夫病重,她出来赚钱养活一家。

沐子晴,她是顺京有名的才女,父亲在兵部担任侍郎,在所有人中年纪最小,今年不过十五,也是八个女子中唯一一个未成婚的。

季珝不知道她是怎么说服家里人的,但是季珝无意深究,这个时代下读过书的女子能够主动出来工作已经算是一种进步了。

除了主编、副手之外,再有就是一些为保证报社正常运行的洒扫、泡茶、做饭的侍从了。

而记者、报童不需要办公区域,因而没在这里,季珝没见到。

对于记者,季珝原本也想要像前世一般找些识字、懂学识的人。

但是认识字的那些人多半有更好的营生,极少甚至可以说没有人愿意去东家长西家短的打探新鲜消息。

因而季珝便放弃了这个决定,只让程溪找些愿意做这些事情的人。

若是识字,那便用笔记录下来,若是不识字,便用脑子记下,而后将自己遇见的、听到的、看到的、真实的消息传回报社。

报童更是找了些孤儿、乞儿或者家中贫困人家的孩子,便是连慈济堂里面也有孩子当了报童。

季珝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先是一怔,而后便交代李管事随他们去了。

顺京报社人员齐全了,第一期的报纸也就提上了日程。

版面暂时分了七个板块,朝廷政令、小说娱乐、猜谜解字、名仕文章、奇闻轶事、科学解密、奇趣发明。

因而每个主编负责一个版块的内容,众人很快便将第一期的报纸内容给确定了下来,而后刊印了样本送到了季珝手中。

季珝看过后,挑不出什么毛病,于是顺京周报第一期的内容就这样确定了下来。

再就是确定售价了。

季珝与程溪商议了下,觉得报纸的价格不宜来回改动。

考虑到顺京报后面要两面印刷的情况,于是定下了三文钱一份报纸的价格。

时下一个泥瓦匠每日工钱是70-80文钱,其他职业或多或少的不会差太远,现下一斗米差不多25文的样子,一斗米12.5斤,算下来一斤米两文钱的样子。

而在纸张造价困难的现在,三文钱卖出去的报纸就是个赔本买卖。

好在季珝等人早就做好了这样的心理准备。

九月初五,天气晴朗,宜开张。

“卖报纸嘞!卖报纸嘞!鬼火竟然是这样形成的!顺京周报带您解密鬼火的形成原理……”

“卖报纸嘞!顺京报社第一份周报,沐庸行沐大儒首次于报纸发文……”

这日整个顺京东西南北四条主街道并几十条热闹的坊市街道都有穿着靛蓝短打,头戴一顶前面突出像是鸭舌一般的帽子,再斜跨一个布袋子,手中拿着一个卷成圆筒状纸笺,并时不时吆喝两声的孩童。

孩童的这幅打扮在足有百万人口的顺京并不算是奇装异服。

但是他们口中叫嚷着的话却将人们的注意力给深深地吸引了过去。

此刻南街。

“那小孩,你手上拿着的就是你说的报纸吗?”有一穿着富贵的男子叫住其中一个正四处游走卖报的报童询问道。

报童上前,露出个微笑:“这位相公,我手上的便是报纸,里面记载了关于……”

自己吆喝半天,好不容易有人询问了,可不能把这桩生意给搞砸了。

经过报童的一番介绍,那男子眼中的惊奇之色也越来越重。

“报纸多少钱?”问这话的时候他已经做好报纸十分昂贵的打算了。

一本《三字经》现在也就是一百文,一份报纸,哪怕它看着大了些应该也不会比这个更贵了吧!

那男子暗自思忖着。

“回相公的话,一份报纸三文钱。”报童报出价格。

“多少?”那男子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你说多少?”那男子又大声地问了一次。

报童被吓到了,以为对方嫌贵,但是想着卖出报纸后可以获得的分成,强撑着挤出一个微笑:“相……相公,这个价格……”

他话还没说完,就见得眼前的男子匆匆地离开了。

报童心下黯然,但是很快振作起来。

正打算离开。

就见得刚离开的男子去而复返:“先别走,钱给你,给我来一份报纸,剩下的钱是赏你的。”

原来是男子身上只有碎银子没有带铜板,回店里取钱去了。

报童开心地数出三份报纸给他,而后将递过来的五文钱,其中三文放到了布袋子的内袋里,另外两文则塞进怀里藏了起来。

早先规定好的,得到的赏银属于报童自己的,不用上交。

那报童喜滋滋的道了个谢,脚步轻快的离开了,不远处又传来了他响亮又充满活力的叫卖声。

那男子顾不得其他,当即打开报纸看了起来。

这报纸刚刚折叠着看不出来多大,但是打开后才发现这报纸约莫成年男子一臂长,半臂宽。

再看看上面,文字图案应有尽有,版面看着也让人觉得十分舒畅,再仔细看看内容。

……

他站立在原地,许久后脸露懊恼之色,“怎么这么快就没有了。”

他看的正是小说娱乐这一板块,待看到末尾的连载中,下期见的字样,他不由得又期待起来。

“下期见,就是说得七天后才有了,还要这么长的时间。”那男子叹息一声。

而后又自言自语道:“不过这报纸还真好看,内容有趣好看,价格也便宜。”

同一时间北街。

下朝回家的官员们坐在马车里,自然也听到了报童的声音。

“青言,走近前去看看卖的什么?竟敢拿沐大儒说事。”车内穿着官服的官员吩咐道。

而后不多时,他的手中便多了一份报纸。

这一看竟入了迷,直到侍从叫唤才回过神来,再一看马车已经停了下来,都到家了。

“这可真是……”他笑着摇了摇头。

“我可许久没对一个东西这般入迷了啊!”他将报纸收好。

“这背后之人可不简单啊!”

……

高大的院墙隔绝了宵小的念想,却阻断不了墙外的声音。

宅院内一女子吩咐道:“去外面将那报纸买一份回来,我倒要看看是什么东西,说的那般玄乎!”

……

此情此景,在顺京各个主干道、人流多的街道时有发生。

而那些看报纸的人,或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

“原来鬼火是这样形成的,不是真的有鬼啊!”

或有仕子感慨讨论,“竟然真是沐大儒之作,还是难得的没有出现过的大作……”

又有闺阁女儿为报纸上的小说感念嗔痴。

还有人注意到了那奇趣发明中的内容。

“若真如这上面所写,那这改良版纺织机确实要比以往的要好用,能够加快织布的速度不说,织出来的布匹花纹也会更加好看,倒是可以先试试。”

有那见识广大的商人立即招募人手,想要将报纸上改良版纺织机的实物给做出来。

随着大家一传十,十传百,当天报纸的销售取得了完美的成功,许多报童卖完袋子里的报纸后,又返回报社补货,少的补一次,最多的补了三次。

结果还不到申时,此次刊印的报纸就全部卖光了,只留了些存档用的。

……

庆明四年九月初五,顺京报社成立,同时,大虞朝的第一份周报出世,当时的人们对于报纸的内容都感到十分的惊奇。——《大虞本纪》白话版

顺京报社成立后,时任主编的七人当中有四个女子,史学家认为这是大虞女子觉醒思想、走出家门开始独立自主的开端。——《大虞女子地位的崛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